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顾克美书画专业评论宣传展播平台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顾克美。男。江苏建湖人。大学文化程度。2004年转业至西安地税。在部队从事10多年新闻宣传摄影工作。是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得主。发表千余万字文章和数百幅新闻摄影作品。三次荣立三等功。一次荣立二等功!专题收藏红军长征史和开国将帅史资料数万本。现为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理事、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。陕西省书协宣传外联委员会委员。陕西省书协官方网站特邀记者。西安地税书画协会副会长。商洛市文联特邀文艺评论员。商洛学院红军长征史料馆馆长。

《把瓦罐请上博古架》——王良先生再读鱼鹏先生《徒步北京》撰写的读后感  

2016-08-16 20:13:05|  分类: 顾克美谈社会舆论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2016年08月16日 - 顾克美专业书画评论 - 顾克美书画专业评论宣传展播平台
图为陕西省文联委员、省作协会员、商洛市文联党组书记王良先生
           顾克美编者按陕西省文联委员、省作协会员、商洛市文联党组书记王良先生撰写的《行于路上,活在道中》(读鱼鹏《徒步北京》有感)一文,引起商洛文学圈的广泛关注,激发了更多读者和徒步爱好者的热情。在《徒步北京》正式印刷出版即将与读者见面之际,王良先生专门通读了《徒步北京》排版校样,并及时撰写了新的书评《把瓦罐请上博古架》。作为商洛市文联特邀文艺评论员的我,知道王良先生看重的是作品文本,他的用意不仅仅是力推文学新人,而是用研究的眼光,把《徒步北京》推荐给更多的读者,用鱼鹏先生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,让每个人的生命活得从容、觉醒,活动得更有意义。借此机会,受王良先生委派,我编入我的专业博客,向大众推广。争取早日读到《徒步北京》一书。
 

把瓦罐请上博古架

       ——再读鱼鹏先生《徒步北京》

作者 |  王良

见过用童体写书法的,但很少见过用童语写文章的。非常有幸,一个偶然机会,让我拜读到了童语体文章,这样的文章真可谓“童言无忌”,这个敢于用童言叫板“文学”的人,就是长篇纪实文学《徒步北京》的作者暨主人公鱼鹏先生。

用鱼鹏的话说,他没接触过文学,不懂得文字搭配,所以才写出这么一本“四不像”的长篇。然而,打开文章,你却惊异地发现,文章里一些妙语生花和佛理禅机渗透其中,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无处不在。文章既有小散文的抒情和大散文的论述,又有长篇小说绵延千里的线索、情节与宏大场景,同时文章中时时可见当下新体诗歌的语言和意象。初读起来感觉有点零碎絮叨,读完之后却倍感缜密冷静、酣畅淋漓,闭上眼睛全是对现实的思考和扣问……

生活中的美与丑、强与弱、好与坏,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个体从现实跃然纸上,同时又把隐藏在伪善和伦理道德背后的真相一层层无声地剥开,直抵人心……

《徒步北京》完全打破常规写法,通篇文章以徒步为主线,以所见所思所想为基础,写出了人性中的自我、坚强、卑微……写出了笼罩在世人心头却又难以言述的东西,写出了生存和生活的辩证关系,通过一件件小事,写出了人性的叛逆和随和,感动与脆弱……

沈从文曾经说过“神圣伟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摊血、一把泪,一个聪明的作家写人类的痛苦或许是用微笑表达的”。鱼鹏的文章从平实的文字入手,用拷问喊出了人性最真切的欲望,用冷静的眼光和读者一起对生命神性进行探讨。难怪文章刚流传出来就受到文化圈的追捧,在文学界引起不小轰动,也难怪《徒步北京》被贾平凹主编、在中国散文界又极具影响的《美文》选登,并排放在一线散文栏目,同时相继将被《延河》等一大批杂志报刊选编。他这种不讲章法的“野路子”,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气象。用鱼鹏的话来说,别的作家都在打造精美瓷器,他也在学着做,可是水平不够,把一个瓷器做成一个三瘪四不圆的瓦罐。然而我却要说,即使是一只瓦罐只要做出内涵,做出令人过目不忘的感觉,还是可以媲美那些精致瓷器,把它请上博古架的。

不信?请和我一起走吧,走进他的文章,感受和领略徒步旅途中独特的经历和文字魅力吧。

那是某个冬日慵懒的午后,鱼鹏和几个事业有成的朋友一起喝茶,他们有企业家、政府官员和文朋诗友,当其亮明各人身份的时候,我笑了。是呀,金钱、权力、诗意生活不正是掠走大家幸福的“元凶”吗?这么几个人物的出现,是欲望的几个化身吧?然而,拥有这些元素的人,他们幸福吗?读过《徒步北京》后我明白了“人没有吃饱的时候只有一个愿望,吃饱肚子后就有无数个欲望”。我们常常无端羡慕别人的生活,走进了才发现被我们羡慕着的人各有各自的困扰和难处。这是多么现实的社会问题呀,也正好印证了佛家所说的:每一颗心生来都是残缺而孤单的!

在文章的尾声,作者疯了,这是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结尾。文章中作者不外乎也是个衣食无忧的小老板,他不为名利所困,骄傲倔强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。他时时处处透露着善意和清醒,他的坚韧和柔软,不断让人感动,然而这个“疯”,却在深深地拷问着每个人的内心,是作者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?

我理解,文章中出现的这几个人物是条虚线,是作者障人耳目的故意为之。走路却是真的,每一天的磨砺和作者内心发出的感慨才是一条实线。没有体验过那一路的风景、一路的奇遇、一路的痛苦的人是无法写出这种真实文字的。作者本人是真的,路上的一切都是真的。虚实人生,有梦想有现实才有趣味,这又是作者故意安排的!

四十三天,行程一千二百公里,从西安走到北京,你走了吗?没有,就跟着文字一起前行吧!

第一次出行,我推算了日期,应该是冬月开始腊月结束,一年最冷的时候,他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候呢?冬月是不少动物冬眠的季节,包括人也冷得蛰伏在家里不想出门。这时候出行,无疑是一种叛逆、是一次挑战、是撩拨我们兴趣点的地方。看他的上篇,总感觉文字里表达出的情感和他年龄不相符。这分明是一个叛逆期的小伙子写的文章,说话零零碎碎,调皮中有玩世不恭的语气。看完整篇文章我明白,这是作者有意为之。他把徒步的三个阶段分别比喻成少年、中年和老年。少年就要有少年的心态,少年就要有少年眼中的风景,作者做到了,不禁为作者的安排叫好。

第二次的出行选择在三伏天,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。本以为他会选择在春暖花开的季节,为什么呢?因为他会写中年,人常说男人四十一朵花,既然是花的年龄,就应该走在花丛中,并且第一次极寒天气让他吃尽苦头,选择三伏天就意味着要有超强的意志和耐力,需要接受“火”的考验。然而作者笔锋一转,用一只鹰的重生做主线,用折磨和苦难贯穿全文,又笔锋一转告诉读者: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,只要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。浴火重生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,作者走在路上也是痛苦的。有了痛苦的契合点,文章中的一切就显得顺理成章。最后作者在太行山中,在缺吃少喝的情况下走了四天,让我的心不禁一阵阵楸紧,尤其是看到他生病的那几天,多想走到他跟前,抱一抱他,然后翘个大拇指说,你是最棒的。我又上当了,文字工作者都知道一篇好的文章没有暴力、虐心不行。现实中劳心费神的事情太多,人的原始本质具有喜怒哀乐的。读者会在阅读当中,感觉上获取某种刺激、骚动和共鸣。作者做到了,把我看得泪眼婆娑……

读到第三次出行时,我的心里早就去掉了凌厉,在时间的判断上也基本与作者吻合。我敢说,如果不是作者公司搞庆典活动,鱼鹏一定会选择秋天出发的。通过前两次的行走,相信他会悟出点什么的。果然第三次除了路上的所见所闻,更有作者的感悟。从感悟中读者又会有什么收获得呢?“云在山头登上山头云又远,月在水面拨开水面月更深”,人类欲望的沟壑永远难以填满,自然的真实却与日月同长。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波澜壮阔,想得到的,假若有一天得到了,或许眼睛又看到了更高处。读到这里,我好似看到了一个生命,从出生到陨灭、从懵懂到彻悟,中间只是一段过程而已。

文章分为三个部分,我看这本书实际就是佛家所讲的悟道的三个阶段:勘破、放下、自在,或者总结为:苦修、顿悟、澹然三个心理层面。 

书读完了,掩卷长思,发现作者并不刻意追求一些技巧,然而却让人读得行云流水,有滋有味,读完后又回到:我们从哪里来,要干什么,回归何处,这个很哲学的命题的思考。原来真情的自然流淌,更能展示出超凡的文字魅力。

在久久的不平静中,我思绪万千、浮想联翩,再次拿起这本厚重之书,静静地翻到第一页…… 

2016年08月16日 - 顾克美专业书画评论 - 顾克美书画专业评论宣传展播平台
图为鱼鹏《徒步北京》行程中。
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16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