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顾克美书画专业评论宣传展播平台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顾克美。男。江苏建湖人。大学文化程度。2004年转业至西安地税。在部队从事10多年新闻宣传摄影工作。是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得主。发表千余万字文章和数百幅新闻摄影作品。三次荣立三等功。一次荣立二等功!专题收藏红军长征史和开国将帅史资料数万本。现为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理事、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。陕西省书协宣传外联委员会委员。陕西省书协官方网站特邀记者。西安地税书画协会副会长。商洛市文联特邀文艺评论员。商洛学院红军长征史料馆馆长。

(原创)看看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笔下陕西书法的当下状态是个什么样子?  

2016-03-14 14:02:55|  分类: 顾克美工作室《三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(原创)看看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笔下陕西书法的当下状态 - 顾克美专业书画评论 - 顾克美书画专业评论宣传展播平台

 陕西书法的当下状态

肖云儒

       对于陕西书法的当下状态,就我这个局外人的印象,以为最堪忧处还是艺术家自身的心态和素养。恕我直言,恐怕一部分书界的朋友正在淡漠中国书道所要求的沉穆、虚静、修炼学养的心态,小有成就便为名利所困,沉浮于红尘,周旋于闹市,有时也难免搞一点儿现代的机心巧智。这对处在人生实践中的诸君,本也可以理解,而对处在精神实践中的艺术家,就很不利。它容易消解书法家“宁静致远、淡泊明志”的中国文人心态,将书法艺术和它固有的民族文化背景剥离开来,也使书法创作和创作者的心境产生断裂。

       中国书法美学和笔墨技巧与中国文化背景和文人心态,本来熔铸一体,两者一旦游离,书艺将失去文化根基而无所附丽。当你凝神运气于创作时,投入的不仅是笔墨技巧,还常常需要汇进书家的心志、感情和全部素养。那是一种体力、脑力、心力交错,智商、情商、灵商互融的艺术体操,无律之律地运动着,电光石火般碰撞着,万花筒式组合着。这时候来不得半点旁骛和杂念,否则,等而上之者容易成为缺乏文化内涵和感情投入的高级技巧表演,等而下之者则极易堕入邯郸学步东施效颦。

       有时我们会觉着,某人的书作技巧高是高,却少了一点文化味儿,某人的书作好是好,只是有点儿重复别人也重复自己,从老胡同里走不出来,那根子恐怕都在这里吧?一门创造性的艺术蜕变为重复和模仿的技艺,还谈什么发展振兴呢。

       中国文化心态的消解,对艺术家来说,是素养丧失最重要的表现。没有了沉穆、虚静的心态,哪里坐得下冷板凳,沉得下心去临帖习字,去读书思考,去广采博览,去熔铸创造,——尤其是去修炼人格、涵茹造化?有了沉静的心态才可能持久和执著地从各方面去修养自身,越有素养心态又越不容易浮躁,事情恐怕是这样的吧。

       书道大约是所有艺术中最随意、最即兴、最灵性的创造了,——这只是半句话,还有后半句话——又大约是所有艺术中最能显示书家自身艺术气质、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的艺术了。无法进不了书艺,甚至写不好字。有法可以写好字,却未见得能有多大的创造。无法而有法而又无法,从心所欲不逾矩,灵性才能在艺术法度中得到最大的自由度。这中间,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呈示和素养的投入。说到最后,书艺的拼搏是人格、素养的拼搏。那种意和笔充满动感的交融,水和墨于宣纸上神奇的渗化组合,不但需要瞬间的创造力,瞬间的应变力,瞬间的随机组合能力,更重要的是,它总在混沌而微妙地传达着内心深处的一点什么:或是人生的困顿苦闷因了墨线的流泻而消融,或是人生的成功欢悦因了墨线的滞涩而生出自省自思。笔墨在力的流动中这里那里溅起飞白,会松动情绪的板结。字的力感和质感,会让你对心头一闪而过的得意产生些许自惭。以墨洗心,黑白的反差使你不能中庸,黑色对七彩的吸收使你心田丰腴心灵温暖,墨的深不可测使你沉静厚实。

       心态和素养对书道的非同小可,我们要有新的认识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847)| 评论(2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